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“达克效应”,英文简称为“D-K Effect”
在维基百科上它是这样解释的:
“越是愚蠢的人反而认为自己越厉害,他们错误的认为自己比大多数人表现得更好,而这种错误认知来自于这些低水平的人缺乏辨别自身不足的能力,因此,他们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。”
这一理论来自于社会心理学邓宁和克鲁格,而他们研究这一现象的灵感,来自于一场银行抢劫案:
抢劫犯麦克阿瑟·惠勒(McArthur Wheeler)在抢劫前,往自己的脸上抹满了柠檬汁,做出这一奇怪的举动是因为,惠勒从一些渠道得知,柠檬汁可以用作「隐形墨水」(因为柠檬汁加热后会氧化并转变成棕色),因此,他认为给脸涂上柠檬汁会使他的面部特征变得无法识别,或让别人看不到他。
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,指人们认为自己比实际情况更聪明、更有能力。这种效应与人们普遍没能意识到自己能力不足有关。当我们学到新知识时,通常会极其自信,因为我们最初一无所知,一旦知道点皮毛就觉得自己无所不知,那些自此而停止学习的人会保持一种无所不知的错觉。
达克效应可以用下面图表来表示:
在上面的图片中,横轴表示知识与技能水平,纵轴表示自信程度,期间会经历四种情况:愚昧山峰、自信崩溃区、开悟之坡区、持续平稳高原。(也有人会止步某个阶段)
愚昧山峰
处在这个阶段的人,不知天高地厚,常常认为知识储备很充足,凭借经验可以干一辈子,很多不爱学习的人就处于这个阶段。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无知者无畏”。
绝望之谷
残酷的现实给我们棒头一击,慢慢丧失信心,有的人在面对挫折时,会反省自己,不断做复盘,纠偏差,很快重新振作起来。
而有的人跌入谷底之后,只会怀疑自己,彻底失去了面对困难、逆流而上的勇气,从此一蹶不振。人生越早醒悟,后期发展越平顺。
开悟之坡
走到这个阶段的人,从绝望中走了出来,开始认真学习,不断总结经验和改善自我。这个阶段的人最愿意接受新兴事物,渴望与他人交流互动,并积极向他人取经,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,在成长中感悟幸福,在收获中慢慢明晰自己的人生规划!
平稳高原
当我们到达了这个阶段,回头看到爬了很长很陡的坡,每一步都是自己一脚一脚,踏踏实实走出来的。终于,在某个领域有了一定的成就。这时的人们往往知识技能和自信程度都很高。